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孙守仁,高级顾问王广德等领导出席会议。
随着近期汇率持续变化,同时澳大利亚、印尼至中国运费均有所上涨,推动进口煤发运成本增加,而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印尼煤离岸价降幅远不及内贸煤,导致内外贸煤价差有所收窄,进口煤采购优势出现明显收缩。因此,虽然中国方面采购不如人意,但印尼本国和印度需求的增加,限制了印尼煤价的下降幅度,印尼煤离岸价基本持稳。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印度电厂库存有所下降,补库意愿开始提升,尤其是对9月和10月船期的现货资源询货积极性有所上升,市场上询盘和成交均有所增加。而与内贸煤市场相比,进口动力煤市场虽也偏弱运行,但价格降幅较为有限。本周,由于国内下游需求整体较为疲软,叠加沿海终端库存高位,采购市场煤积极性不高,国内动力煤市场偏弱运行,市场煤价格也在持续下降,临近周末才出现止跌迹象。据悉,随着生产成本不断提升,继续降低报价将面临亏损,近期印尼矿方挺价意愿较强,此外,由于印尼国内需求增加且利润情况较好,部分矿商开始将销售注意力由出口市场转向国内用户。多数贸易商表示,此次投标价上涨可能会增加后期市场交投活跃度,但投标价之所以上涨,主要还是由于近期汇率变化和海运费上涨带动的进口煤成本上升,由于目前市场实际成交量并没有明显增加,上涨持续性和上涨幅度仍有待观察
近几年中国炼焦煤对外依存度10-12%之间。随着印度尼西亚雅加达青山工业园区内南钢焦化厂、青山焦化厂、德天焦化和旭阳集团伟山年产480万吨焦化厂等陆续投产,未来印尼焦炭产量将达2000万吨,印尼焦炭需求约200万吨,富余产能约1600万吨左右,主要潜在客户为我国沿海地区钢厂,印度、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其他地区。近日,浙江、沿江等地电厂招标补库,恰逢北港市场煤缺货,刺激本月上中旬煤价涨多跌少
部分沿海电厂展开电厂机组检修,短期下游大规模采购动力不足;但进口煤减少和人民币贬值对国内市场产生支撑。而煤价倒挂严重,后续市场煤发运有限,除了背靠背和提前锁货以外,市场煤发运很少。调出方面,长协煤中转顺畅,部分市场煤船等货,港口调出量略高于调入量。下半年,经济预期向好,刺激政策陆续出台,工业企业冲刺全年目标,化工、建材等行业需求有望持续改善;叠加金九加持下,非电开工率有望提升,进而对煤炭的采购需求增加。
九月份,终端日耗加速回落,库存保持高位状态,且部分电厂展开停机检修,需求有所减少;但九月下旬,正值杭州亚运会召开期间,产地安监强度趋严。虽然环渤海港口资源偏紧,但下游能耗回落,电厂继续被动垒库;因此,主力电厂对市场煤采购意愿不高。
目前,终端电厂日耗高位回落,降至偏低水平,且有大量进口煤叠加长协供应。调入方面,产地安监力度趋严,铁路发运略有回落;而价格倒挂原因,使得贸易商发运持续低迷,港口调入量短期难有好转。即将到来的大秦线秋季检修,也促使部分需要改善煤种结构的电厂在上中旬提前采购。迎峰度夏耗煤高峰已过,下游需求有所转弱;不过受限于市场煤量有限,贸易商出货意愿不高。
但部分中小户和贸易企业仍有采购需求,连续释放招标采购,促使市场煤支撑较强,煤价难跌。近日,浙江、沿江等地电厂招标补库,恰逢北港市场煤缺货,刺激本月上中旬煤价涨多跌少。我国东南地区气温降至31摄氏度以下,日耗回落速度加快,电厂被动垒库,沿海八省电厂存煤突破3700万吨;加上长协供应及时充足,水电对火电替代作用增强,电厂采购动力不足,继续以消耗库存或刚需拉运为主。且九月下旬即将展开大秦线秋季检修,部分中小电厂需要在上中旬展开补库和采购。
产地方面,冶金、化工行业积极备货,民用需求增加,煤矿销售良好,部分煤种价格继续上涨,对港口煤价形成有利支撑。此外,非电行业即将复工复产,提前释放部分补库采购需求;而此时,受发运倒挂影响,环渤海港口市场煤紧缺,助推煤价延续上涨走势
该项目创造了全球煤矿支护、采煤、运输装备的新高度,也填补了特厚煤层一次采全高技术的空白,标志着我国煤炭国产装备和采煤技术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对推进能源技术革命、高端装备制造,促进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据了解,从2019年10月开始,陕西煤业联合中煤科工集团成立攻关组,围绕提高曹家滩2-2煤层资源回收率,实现超大采高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目标,着力解决超大开采空间围岩控制、成套装备可靠性、智能化管控等难题,以工作面与巷道围岩控制、工作面开采工艺与成套装备、安全保障技术为核心,开展10米超大采高综采理论、技术、工艺和装备研发,从工艺与关键技术、智能化系统关键技术、设备配套、工业性示范等7个方面分课题论证,从基础研究领域分析了超大采高实施意义及可行性,成功突破10米超大采高工作面装备国产化系列核心技术。
世界首套10米超大采高智能综采工作面成套装备在陕煤曹家滩矿业联合试运转以来,受到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通过运用5G、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建成国内煤炭行业首个智能+生态环保平台,对大气监测、水资源管理、固体废物监控等14个子系统主要数据进行采集和共享。2022年国家煤矿安全智能开采重点实验室、产学研合作基地等相继在陕煤落地扎根。这只是陕西煤业扎实开展科技创新的一个缩影。2018年以来,陕西煤业年均科技投入超20亿元。截至目前,陕西煤业已创建国家级科研平台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10个。
陕煤曹家滩矿业投用了全国首个10米超大采高工作面而应用的智能快掘5.0成套装备,创下了超大断面掘进工作面月进尺1750米的新纪录。利用大数据、北斗系统等技术,实时监测地表形变、采空区沉陷等数据,监测覆盖36座煤矿,部署监测设备1294套,遥感监测面积2000余平方米。
近年来,陕西煤业以创新为动力,以科技为支撑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格局、规模实力不断提高,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自信。科技创新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为绿色发展提供不竭动能,陕西煤业推进智能化绿色开采,通过大力推进节能技术应用,开创节能减排、资源高效利用新局面,陕西煤业已建成绿色矿山27对,绿色矿山入库率达到75%以上。
2018年以来,陕西煤业全员年均工效提高了44%,陕北矿区智能快掘单进最高实现2800米/月。科研和人才为陕西煤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不断结出实践创新的累累硕果。
陕西煤业上线运行陕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时空大数据平台。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目前在陕西煤业所属矿区各项科技成果正在遍地开花,其中,陕煤彬长矿业在大佛寺矿建成300米超长智能化工作面,填补了煤炭行业复杂地质条件下特厚煤层超长智能化工作面的空白。陕西煤业小保当矿业公司目前建成全国首个国产中厚煤层450米超长智能综采工作面、首创国内护盾式智能掘进机器人系统科技加持 陕煤加速黑变绿当前,转型升级是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一个主旋律。陕西煤业成立多个技能大师(劳模创新)工作室,通过搭建创新平台,激励创新精神。
先后建成了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和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制定五年万人招录计划,引进高端人才,以科学家+工程师团队、首席专家、首席工程师为重点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每年设立重大科研项目引导资金由1亿元上升到5亿元,并投入100亿元转型创新基金,加快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
矿井综合单进水平提高了61%。在科技生产力的推动下,陕西煤业的智能化发展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为企业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技赋能 陕煤遍开创新花据了解,陕西煤业依托科研创新平台优势,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发展路径,整合内外科技资源,形成了以资金、平台、人才、技术、机制五大核心要素为支撑的科技创新体系。在陕煤张家峁矿业围绕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需求和关键领域,实施绿色低碳技术攻关。
煤炭生产能力提高到2.3亿吨。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等交流合作,着力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破解行业技术难题,促进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示范应用。同时开展建设节能环保能耗在线监测平台,在千万吨大型煤矿均建成了顺煤流皮带运输智能控制系统,推广应用永磁直驱系统,使用变频局部通风机以及高效节能主通风机,年均节电230万度以上,车辆智能调度系统降低运行费用20%以上,企业吨煤能耗三年下降28%以上。在科技的加持下,陕西煤业绿色发展等方面也在谱写新时代发展的美丽画卷,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且另外一个问题是,进入9月份后,工业用电情况依然没有明显好转,沿海电厂依靠长协及进口煤足够用,库存可用天数已经从15天提高到了20天,低日耗下电厂库存估计还得增加,国内电煤价格继续上涨的阻力也会逐步增加。近些天,由于受到连续台风天气的影响,南方地区的降雨明显增多,气温也随之下降。
今日智库昨天说到《电煤价格涨幅扩大!》,但在一个星期涨了50元/吨后,后劲有些不足,其关键原因还是下游电厂日耗已经疲态尽显。据今日智库了解,现阶段,沿海八省电厂的日耗已经回落到了190万吨左右的水平,库存也增加到了3700万吨以上,可用天数上升到了20天左右,基本没有补库需求。
再加上水电情况明显好转,以及新能源替代,火电同比出现了下降的情况。再加上长协供应量充足,以及进口煤大量涌入,北方港口电煤高歌猛进式的上涨后劲不足。